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县联播
峨眉山市:“四向发力”推进农村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4-02 10:40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一、统筹实施做加法

一是一盘棋抓谋划。2023年以来,结合《峨眉山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实施,出台《峨眉山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峨眉山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文件,确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重点任务和方法路径,全面发展绿色农业,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是一股绳抓推进。组建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参与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专班,细化方案,分解任务,定期调度,推动落实,并争取市上支持统筹“河湖长、林长、田长”等各方人员力量,合力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形成部门、村组、业主和农户“三位一体”的推进工作机制。

三是一揽子抓保障。整合乡村振兴先进市激励奖补资金项目、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等农业环保项目,统筹项目资金超1亿元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无钱办事”的难题。同时,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指标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推动责任落实。

二、源头控制做减法

一是科学化施肥助力化肥减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2024年,开展科学施肥增效示范田间试验2个,开展化肥农药固定监测调查75户,推广有机肥27.7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1.5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7.15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100%。全年化肥使用量6083.41吨,同比减少6.29吨。

二是绿色化防控推进农药减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天敌控制、物理防控、性诱监测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2024年,在桂花桥镇稻药轮作示范区推广二化螟性诱装置1100套,杀虫灯75盏,覆盖1500余亩;在龙池镇、绥山镇、峨山街道推广使用番茄潜叶蛾性诱装置50余亩;双福镇投资97.7万元开展茶园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社会化服务3万余亩;全市水稻、茶叶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达到56%;全年农药使用量为116.2吨,同比减少0.1吨。

三是科学化指导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市农业农村局定期组织乡镇农技员、村级协管员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技术培训,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网络,一旦发现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疑似入侵物种48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2024年,累计召开培训13次,培训人次400余人次,集中开展灭除工作4次,清除入侵物种危害区域20亩以上。

三、全量利用做乘法

一是做好粪污资源利用。重点推广“种养结合、粪污就近消纳”还田模式,指导养殖业主配套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存储和利用等处理设施,促进畜禽粪污等养殖废弃物就地就近循环利用;强化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监测统计,构建统一管理、共享直联的管理平台,2024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6.5%。

二是优化秸秆综合利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引导秸秆就地还田,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和药菜秸秆覆盖还田技术。2024年,完成玉米直接还田面积23803亩、水稻直接还田面积102984亩,油菜直接还田面积55191亩,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6.76%;积极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2024年落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专项资金730万元支持“绿宇禾”秸秆处理公司技改升级,同时落实粮改饲项目专项资金150万元支持“敬业公司”开展全株玉米青贮包,年均消化利用秸秆7.87万吨。

三是抓好农膜回收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思路,强化举措,加大废旧农膜等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力度。2024年建设农膜回收示范点12个,建立农膜使用效果监测点1个,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11万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3万亩,有效促进废弃农膜的回收和利用,遏制了田间“白色污染”,全年农膜回收率达90.3%。

四、综合治理做除法

一是“十年禁渔”治乱象。全市上下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十年禁渔”工作实现了从“顶上去”到“稳得住”的转变。重拳出击,扎实开展整治。2024年以来,共检查售鱼摊贩352户次、餐饮单位243个次、渔具经营门市253家次;批评教育违规垂钓者642人、暂扣鱼竿256根,清理地笼网21副,拆解“三无船舶”1艘,立案查处案件9起,罚没金额1.53万元,警告处分53人次;强化与公检法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对非法捕捞行为造成生态损害的刑事案件,同时附带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创新实行公益性劳务代偿生态补偿制度等。通过行刑衔接、“以案说法”,营造“不能捕”的氛围,强化“不敢捕”的震慑,夯实“不想捕”的基础;设立禁捕效果评估固定监测点位2个,开展专项监测2次显示流域内水生生物苗种繁育情况良好,峨眉河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二是治理污染耕地保安全。对我市264亩严格管控类耕地改种花卉苗木等观赏植物以及工业原料用玉米等不可食用农作物,建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2024年,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4.87万亩,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25%,耕地质量等级3.68,比上年提升0.02个等级。

三是强化执法守底线。以法为纲,筑牢污染防治制度屏障。结合新出台的《乐山市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宣传贯彻,联合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送法上门”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聚焦投入品整治,严控源头污染风险,2024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400余人次,每季度对全市249家农资、饲料及兽药门店开展全覆盖检查,立案查处违规案件5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